近期
近期,看到一些基金销售的广告称“医保支持创新药!”,诚然,医保确实应该有意愿支持创新药,但意愿不等于能力,核心的问题是,究竟有多少钱可以用于支持创新药?于是,我整理了一下数据。
大家都知道,我国的医保分两块,一块是“职工医保”,服务于有工作的人,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保费,覆盖3.79亿人,这一块目前看保费收入大于支出、无需财政补贴就有结余;另一块则是“居民医保”,服务于无业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,覆盖9.47亿人,这一块的缴费收入远低于支出,得靠财政补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,去年缴费收入仅3955亿元,支出却高达10660亿元,所以它必须依赖财政补贴,财政补贴高达6938亿元。
对于“职工医保”,看起来还有余力支持创新药,但请大家注意:在职退休比已经有明显下降,而在职人员(及其单位)缴纳保费,但退休人员就不用缴纳保费了,退休人员是纯粹的支出项,也即在职养退休。2020年时还是2.82个在职人员养1个退休人员,到2024年就成了2.63了,估计未来还会继续下降,因此,不能把当前的结余视为未来还会有的结余。另外,在职人员的人均缴费金额也从2018年的5482元增加到2024年的8175元,个人+单位的缴费压力已经不小了,还能提升多少呢?现在经济环境并不好啊。
而“居民医保”应该没多少能力支持创新药,因为它本身已经在依赖巨额的财政补贴,否则支出远大于收入。近期经济形势也不好,财政收入本身就困难,很难设想未来还会继续大幅提升对居民医保的补贴力度。
总之,从能力的角度出发,哪怕医保非常努力地支持创新药,能拿出来的钱也非常有限。所以,从投资的角度看,不能将“医保支持创新药”作为核心的理由,而还是应该多看海外授权、海外卖药。当然,或许有个别公司的个别产品会受益于医保,但这只能作为个案分析,不能作为买创新药行业ETF的理由。港股创新药ETF(SH513120) 医药ETF(SH512010) 恒生医疗ETF(SH513060)



